[福岡縣] 善良的懷舊古城:浮羽市吉井 白壁街道(Shirakabe-dori) feat.那些可愛的居民

白壁街道位於浮羽市吉井町,鄰近九州旅客鐵道筑後吉井站,
其自江戶時代中期開始,因地處連結久留米與日田天領的豐後街道,而逐漸發展起來,
在1869年的一場大火之後,街道景觀更是從茅草屋轉變為屋瓦的型態,
並在大正年間形成其豪華的建築風格,留下特殊的歷史景觀。

牧笛於2022年12月中旬時,在北部九州四日行當中,造訪了這座古色古香的城鎮,
其與周邊知名度較高的柳川、由布院不同,是個遊客稍少的冷門景點,
但也因此才能深度探索,並發現當地人生活的真實面貌,
逛完後深深覺得這邊的民風真是純樸又友善,誰說日本沒有人情味,這邊到處都是!

那麼,究竟牧笛遇到了什麼趣事呢,現在就來趕快看看吧~

搭乘九州新幹線抵達久留米之後,接著再轉乘久大本線的普通車,一步步往筑後吉井前進。

原本想說小地方的普通車,搭起來應該是非常愜意,結果沒料到這個時間點人這麼多,
找不太到適合的位置,只能站在門邊靜靜地跟學生擠來擠去,
不過感受一下青春氣息也是不錯啦,雖然不能重回那個年代,但看著就會不禁回憶起以前的自己。

在搭乘的過程,發現了一個蠻有意思的小站,
但不是車站多有趣,也不是月台上的祖孫互動多溫馨,而是...

善導寺,似曾相識的名稱,
不過這邊前一站不是台北車站,後一站也不是忠孝新生,而是御井與筑後草野,
看來這裡果然是日本,不是熟悉的捷運板南線,
下飛機後還沒時間吃午餐的我,差點就要走出去找站外的麥當勞覓食。

由於知道這站非常特別,是難得的台日同名車站,
因此我便趁著交會之時,特地下來走走,
也幸好列車排點有在這邊待久一點,我才能走到站牌前拍照,這樣我也算有來過了吧哈?

從久留米出發,經過約四十多分鐘的行程之後,列車終於抵達了筑後吉井,
由於站務人員早已站在驗票口,等待著依序下車的旅客,
因此自己並沒有多拍幾張照片,而是選擇直接出站,站員殷切的眼神真難抵抗。

筑後吉井站啟用於1928年,雖然查不太到後續確切的維護與改建年份,
但就現狀來說,現在依舊保有該年代木造建築的風格,
尤其是以木骨為底的牆體,以及點綴其中的木窗格,皆讓車站擁有濃厚的懷古氛圍。

不過因為業務量不大的關係,目前該站屬於業務委託站,
因此站員的服務時段會稍短一些,僅有7:50~11:50及12:50~15:00而已,
如果在營業時間外要購票的話,就只能利用窗口旁的自動售票機,
另外電子票證也是無法使用的,這篇網誌的撰寫當下,機台的裝設範圍僅至善導寺而已,
這時鐵路周遊券的便利性就出來了,一券到底就是方便!

稍微看個地圖,了解一下車站周邊有什麼好逛的,
但門邊的這面地圖並不包含觀光景點,大多僅標示公部門或公共設施,
對遊客有幫助的,則在車站對面的大看板上,
不過很可惜的是,當下我忘記拍了,看街景應該就能知道我在講什麼啦...

車站外觀也相當具有特色,運用了如網格般的海鼠壁,讓建築擁有仿古之趣,
同時也能呼應鄰近景點白壁街道,達到宣傳的目的。

其實光是車站,就有不少可看之處,
尤其站外又有一棵火紅的楓樹,從窗邊望去很有味道,
不過因為去程比較急,沒有留下幾張照片,等等回程時再讓我好好介紹~

那就離開車站,邁出腳步往白壁街道前進吧!

直走到主要幹道之後,接著再向右轉,沿著國道210號前進,
沿途都有設置行人空間,走起來舒適又愜意,突然停下來查個地圖也沒問題,
不得不稱讚日本對於行人權益的重視,而且不分鄉間與都市。

筑後吉井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是從這邊開始嗎?
那還蠻近的耶,從車站出發後也只不過5分鐘而已,很適合搭車經過時順便造訪。

街道旁的建築,開始變得有點不太一樣。

儘管有些建築,可能不是當時所留存下來的,
但為了區域的整體性,還是會加入一些木造或復古元素,並採用深色或咖啡色的色系,
讓人彷彿身處江戶時代,營造出相當具有特色的街道風格。

但真正精彩的,從這個轉彎之後,才會展現在每位旅人的眼前,
之前的只是小菜而已,照片先拍幾張就好別占空間~

來看看導覽圖,上面有些關於當地歷史與名勝古蹟的介紹,
簡單來說,吉井町的興起大約是從1663年開始,
當時吉井町處於豐後道路的中心,作為有馬藩市中心久留米和天領日田之間的驛站,
而在1664年新水道完工之後,更是扭轉了先前無足夠水源的窘境,成為有馬藩的主要糧倉,
不過由於後來經歷了多次大火,明治與大正年間的繁榮情景,也在二戰後消失,
但在積極的修復與維護之下,目前已逐漸恢復原有的樣貌,並轉型為傳統建造物保存地區。

而此區大致上有五個重要景點,除了導覽圖位在的豐後街道之外,
還包含作為交流館的舊松源商店白壁街道居藏之館、以及鏡田屋敷等等,
位置都在附近,彼此也連成一線能一併造訪。

其實我走進街區的第一個想法,不是風格很懷舊,或是建築很一致之類的,
而是這天空怎麼會這麼乾淨,電纜地下化非常確實,
台灣偶爾還會有一兩條落單的,這段街道是完全沒有,看起來真是清爽,
讓原本晴朗的天空,變得更加碧藍。

カワセミデニッシュ,碰巧路過的甜點店,
店家的logo是一隻鳥叼著一串葡萄,覺得簡單又可愛,
不過賣的甜點似乎不便宜就是,感覺是走精緻路線,但相對的用餐氛圍也很不錯就是,
看別人拍的照片都很有意境,哪天不趕時間的話就進去坐坐好了。

其實這條舊有的豐後街道,原本是筑後軌道的一部分,街道上是有蒸汽火車在行駛的,
但在1928年久大本線開通之後,便於隔年全線廢止,路中的軌道全數拆除,
城際運輸的重責大任,也轉由鐵道省所管轄的國有鐵路負責,
而當時街道上的地標建築,就為吉井銀行,也就是福岡銀行吉井支店的前身,
其除了為當地的金融中心之外,也呈現出明治年間吉井町的繁榮盛況。

個人覺得吉井町做得很好的一點是,導覽圖與解說牌的數量夠多,
隨便走幾步路,就能見到市區的重點設施與古蹟地圖,
而且旁邊還附帶有景點說明,就算是第一次來,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可以逛的地方,
這個台灣要多學習些,這個做好人民一定有感,甚至還能提升遊客或居民對當地的認同。

白壁交流廣場,當地舉辦活動的場所,有時會有熱鬧的流動市集,
在節慶時也會布置相關的擺設,例如現在靠近聖誕節,廣場中央就有一棵聖誕樹。

相當古雅的一棟建築,不過它只是一間公共廁所,
這個又要提一下,台灣雖然丟垃圾比日本方便,可是路上的公廁真的太少,
其也導致借廁所的情況特別普遍,但這其實會帶給店家帶來些許麻煩,
對真正有需求的民眾也不是很方便,個人認為可以再多設一些,尤其在市區的部分。

浮氷果,很懷舊的店名,擺設風格也有古民家的氣氛,
文青應該蠻喜歡這一帶,因為類似的店家還不少,處處都是不錯的取景點。

再往前走,來到了一個很小但極為重要的路口,
對面就是通往白壁街道的道路,而對角則是剛才提及的福岡銀行吉井支店,
不過可能是因為平日的關係,白壁街道沒什麼遊客,
反倒是銀行的人潮絡繹不絕,不少穿著正式的商務客進進出出。

等待號誌轉為綠燈後,我穿越馬路,鑽進了寧靜的白壁街道,
有別於以往的急行軍,我刻意放慢腳步,睜大眼睛觀察周遭的藝文風景,
在巷口這邊,有著一些工作室與展覽空間,似乎正在舉辦著畫展,
自己還蠻喜歡辦在歷史聚落的展覽,除了別具意境之外,迷你規模也更小巧可愛。

有時作品一多只能走馬看花,但若只有幾個精心挑選的作品,反而更能專注於感受作者的心境。

但若更直白地說,其實自己只擔心世俗的眼光而已啦(大笑
看展看個幾分鐘就走,如果作者在旁邊,內心一定會OS說這人怎麼這麼不會欣賞,
小規模的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怎樣我就在意別人怎麼看我啦齁,我就假掰!

咳咳...那這間店ひた屋福富,是賣和菓子的,
台灣好像有知名部落客曾介紹過,據說羊羹還不錯,網路上也有一定的評價。

至於為什麼會被稱為白壁街道呢,原因就在於房屋牆壁的樣式,
在江戶年間,為了使倉庫或店面能夠有效防火及防潮,因此會在外壁貼上格狀的平瓦,
搭配空隙中的灰泥,看起來就像海參一樣,因此又被稱為「海鼠壁」(日文的海參),
而多棟建築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長排的白色牆壁,因此便被稱為白壁。

不過其實類似的建築在日本非常多,這算是他們的傳統建築樣式,
例如鳥取、倉敷、吉城、柳井等等,都有類似的白壁街道,不算少見就是。

蛭子町珈琲店,同樣也有古民家的懷舊情調,看評論感覺店家對咖啡有相當的研究。

居藏之館,街道上的重要景點,最初建立於明治末期,
並曾於大正初期整修,是街區保留程度最完整的建築之一,
持有者原為靠蠟業發家的地主支系,在經營銀行時搬至此地居住。

但在二戰失利之後,由於經濟與社會的大幅變動,其便成為了無人空屋,
當時此地的多數建築,大多都無力維護而成為一片片的廢墟,
而這棟建築,很幸運地還能維持住它的樣貌,並於1996年被政府收購,
在經過整修與復舊之後,目前已重新對外開放,同時也免費提供給民眾參觀,
讓我們能一窺當時人民的生活情況,並欣賞傳統建築之美。

轉了個彎,視野變得開闊許多,
而這條水流平緩的河道,稱作南新川,其與先前提到的新水道相關,
因為當時吉井町的陸地,明顯比周邊的河川高出許多,無法順利取得灌溉用水,
當地的農作物也因此普遍歉收,甚至還有飢荒的情況發生,
而五位地方的首領,對此情況感到憂心,於是便決定出錢將筑後川的水引至吉井町,
還向有馬藩上書,保證他們不會刻意惹麻煩,村民也努力協助他們進行工程,
於是在短短的兩個月內,便完成了人工渠圳「南新川」,成功解決問題並使吉井町更加繁榮。

所以別小看這條河道,它可是排除萬難,在眾人盼望下所誕生的城鎮命脈
而且它的歷史還超過了三百年,是一條承載著許多記憶的河川呀!

素盞鳴神社,前身為瑞高山東光寺,在明治年間《神佛分離令》頒布之後,
才改為現在的名稱,所以才有「東光寺跡」的稱呼。

現存的社殿與樓門,皆是在1894年所改建,
神社原址位在上町,但後來因為1748年的大火,而在1763年遷移至此地,
目前被視為是吉井町的守護神社,自明治時期開始,每年七月皆會舉辦「吉井祇園祭」,
屆時將會在町內裝飾起高達10公尺的華麗山笠,為町民相當重視的祭典之一。

另外特別說明一下,年份可能不太正確,因為神社內的解說牌跟網路資料有點不太一樣,
我不太確定哪個才是正確的,總之以前有一場大火就是。

至於本殿的話,應該是後面那座,前面的為拜殿,
其主祭神為素盞鳴命,在《古事記》中則稱呼為須佐之男命,
據說能祛除災厄,同時保佑商業興盛,是日本神社經常奉祀的神明之一。

在樓門的兩側,皆設有開放式的小台子,
這應該也算樓門的附屬建築,早年改建後的照片中,同樣有它的存在。

雖然不知道這棟建築的目的是什麼,但看起來是個不錯的休息點,
上面也擺有矮桌,所以真的是讓人歇息的地方嗎?

進入神社之前,照理來說要洗滌身心一下,
但看起來這裡的手水舍,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後,就沒有再使用過了,
這似乎是現今許多神社的趨勢之一,沒有水的手水舍。

狛犬,此為右側的阿形。

總之是個很祥和的地方,它擁有神社的神聖與莊嚴,可是又有與社區融合的親近感,
記得以前造訪其它神社時,經常看到鄰近的幼稚園,會帶小孩來神社玩耍,
我想這座神社,應該也是這樣的感覺吧。

離開神社繼續前行,再度回到了南新川旁。

河岸步道的俳句石碑,最難解讀的日語之一,
看上面的語句,似乎有提到大文豪夏目漱石,其曾於明治年間前路過吉井,
在先前提到的白壁交流廣場那,即有他的足跡紀念句碑。

一不小心就走到步道底了,冬天的太陽真是舒服,
比起待在陰影底下,我更想接收來自天空中的溫暖,曬黑也在所不惜,
反正我包得緊緊的,再怎麼曬也只有眼睛周圍會黑吧哈

雖然時間不多,但還是想找間傳統住宅進去看看,反正應該都免費參觀,
走馬看花也要看得有價值,至少要看到自己沒看過的東西,
正巧旁邊有間鏡田屋敷,那就順路進去瞧瞧好了~

門邊擺著來訪芳名錄,稍微翻了一下,
可能是因為疫情剛解封的關係,台灣遊客還沒有很多,找不太到幾個人,
不過也可能是因為這地方本來就小,不是主要景點,看網路上好像大多都是自駕才會來。

而櫃子裡還放有鏡田屋敷的簡介,以及這一帶的導覽圖,有需要的話可以自由取用,
自己是拿了一張簡介,感覺搭配解說應該會比較好逛,不然自己逛一定看不出個所以然。

靜謐的午後,一束陽光從門邊射入屋內,讓空間擁有更多的想像與故事,
但由於擺設太過日常,就像仍在使用的民居一樣,
本來已經脫好鞋子準備參觀,但越看越覺得猶豫,直接上去會不會像是擅闖民宅?

結果當我正在躊躇不前時,忽然有道從轉角逐漸接近的交談聲,
當我轉身一看,就正好與一位女士兩眼相對。

「咦?是來參觀的嗎?不好意思沒有發現你...。」
「我這邊有客人,我先接待一下,等等再去找你~」
等等等等,我什麼話都還沒說耶,有事先去忙沒關係呀!

結果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我,就被這位女士從玄關帶進了房裡,展開了導覽行程,
而且不只是導覽,這還是「一對一的導覽」!
聽導覽沒什麼難的,但要跟導覽員有所互動,這才是最難的部分,
我已經三年沒來日本玩了,太久沒使用日語,我真的能成功跟她對話嗎!?

在導覽的過程中,雖然比較無法知道確切的歷史,
可是針對建築與物品的特色,導覽員就有非常深入的解說,個人還蠻喜歡這樣的導覽方式,
畢竟對外國遊客來說,重要的人物可能聽完後就忘記了,
但日常中的趣事,卻能與自己的生活產生共鳴,讓導覽變得相當有趣。

但這邊還是稍微交待一下鏡田屋敷的來龍去脈,
其原本是作為政府官員的宅邸使用,建於1863年,在1893年時更是擴建為二樓,
搭配上寬敞的房間,使其成為當時吉井地區最奢華的建築之一,
不過好景不常,1991年的一場風災,使其嚴重毀損而面臨拆除的危機,
後來在各方的努力之下,籠田一家便將其回贈給政府,希望能成功修復使其恢復往日風采,
最終順利於1996年被選為市指定文化財,並於後續開放給民眾參觀。

「來來來,要不要坐在這邊,體驗一下屋主眼裡的風景?」
「這條迴廊外面的景色,經常被大家說漂亮,要不要拍張照片?」

導覽員一下指著那邊,一下子又請我站在某個角落,
招架不住的我,只能依著她的建議一步步執行,尤其是在和室深處的小台子,
超像坐在床之間裡面,一開始她請我上去體驗我還不敢,
後來在一番比手畫腳之後,我才戰戰兢兢地坐了上去,原來和室也能有高低落差,
視野的確不錯,坐在這邊什麼都能看到~

「別小看這個橫板,它不是一般我們常見到的組合木,它是無接縫的實木。」

這樣一聽就知道價值所在,不組合又這麼長的原木,基本上一定需要相當的實力才能取得,
難怪會以奢華著稱,這放到現代都是非常珍貴的東西。


偷偷拍了張解說員的背影,縱使語言不是很通,但她還是很盡責地為我說明,
其實在肢體語言的輔助之下,自己至少能聽懂一半以上,
但礙於不太會講日文,實在是無法給出什麼很大的回應,覺得好可惜!
明明有很多想問的、很多驚訝的語句,但都沒辦法傳達給對方,希望她不要因此而覺得無趣...

登上很窄的階梯,上到傳說中後來改建的二樓,
外頭最有名的風景,即為久留米連至日田的層層山峰,是為耳納山地

導覽員看我拿著手機,一副準備拍攝的模樣,便瞇起眼睛笑了笑。

「這邊是很多人會拍照留念的地點,只要從這個窗戶往那邊拍,看起來就很有意境。」
「尤其,又以美女居多。」這是意味深長的補充嗎?好,我接招了!
「喔?」
「但很遺憾地我不是呢哈哈哈~」
「哈哈哈,聽說站在那邊拍,無論是誰都會變漂亮喔!」

老實說每個角度確實都有可看之處,而且今天的天空又高又藍,
想不拍出美麗的照片,好像還真的有點困難。

接著看到屏風上的圖,每一面都描寫著吉井町的農業文化,
在稻穀都收割完之後,他們會將稻梗綁成一團一團,並且集合在一起,
可是用途時間久我有點忘了,不確定是做成建築材料,還是有其它的使用方法之類的,
我只記得她當下說這是相當獨特的文化,但我心裡想台灣好像也差不多就是。

回到一樓,導覽員帶我進入某個房間,
指著一個外觀有點斑駁,看起來很有歷史的櫃子,
不過它設有祕密機關,想開還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須要有一些技巧。

試了一下試不出來,後來還是請她揭曉答案,百年前的巧思!

而擺在櫃子對面的,則又是另一個大箱子,
它們有個相同的特點,就是兩者都是古時候的「嫁妝」,
別看它這麼笨重,以前硬扛也是要扛過來,不然就結不了婚呀!
導覽員也只是淡淡地說,以前那個年代就是這樣,無論多困難都要試著去克服。

這個也很神奇,早期沒有電,要怎麼貯存會腐敗的食品?
除了醃漬之外,不用電的冰箱才是王道!
靠著非常厚的外壁,讓裡頭的冷空氣與外界隔絕,達到冷藏的目的。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將近半小時的導覽行程,一轉眼就過去了,
最後在離開前我們又小小閒聊了一下,其實她人蠻好的,
她知道我是外國人,所以用比較慢及比較簡單的語句跟我解說,
然後她也跟我說不會講沒關係,就像她不會講英文,但外國遊客英文很好一樣,
她們也會覺得遊客很厲害,可以講很多不同的語言,
所以絕對不要對聽不懂、不會講感到氣餒,反正能交流就好囉!

因此如果日文跟牧笛一樣不是太好的話,還是能來這邊逛逛聽聽導覽哦,
自己也很推薦大家來這逛逛,能看到很多有趣的老設施~

跟導覽員道別之後,我便踏上返程的道路,
但因為不想跟去程走同樣的路,所以我便站在路邊,用手機查詢另一條回車站的路...

「不好意思,請問遇上了什麼困難了嗎?」
「...咦!?」這是什麼情況?突然有兩個剛下課的女國中生走向我,問我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有困難的話可以問我們,我們可以幫助你喔。」

天呀這哪來的天使,日本不是說民風保守嗎,第一次遇到這麼主動幫助人的,
但我好像沒什麼需要協助的,我只是在滑手機查地圖而已...

「喔喔,不過沒關係,我只是單純在使用手機而已。」
「...嗯?」糟糕,好像發音不太標準,她們聽不懂我在講什麼。
「抱歉我是外國人,日文不太行...。」
「咦!?」結果現在換成她們嚇到了,好像一開始不知道我是外國遊客。
「怎麼辦,我從來沒跟外國人講過話耶。」
「對呀我也是,怎麼辦怎麼辦?」結果她們開始相互討論了起來,露出慌張的神情。

為了緩解這個尷尬的氣氛,我應該要做些什麼,
但又不能使用英文,不然對話可能會停在奇怪的地方,我到底要說什麼比較好...。

「那個...其實我在找這棟建築。」我拿起手機,把剛剛想去的地方拿來問她們,雖然我已經知道在哪裡了。
「這個嗎?」她們看著我的手機,指著裡面的居蔵の館。
「嗯嗯嗯沒錯。」
「附近有這個地方嗎?你有去過嗎?」
「我也不知道耶。」咦咦咦等等,這就在旁邊而已耶,那你們是在哪裡讀書的?
「不好意思,這個可能要問別人...。」

沒想到最後居然得到了意外的答案,好吧可能我家附近有什麼古蹟我也不知道,
總之對話還是在奇怪的地方結束了,不過這應該是自己第一次遇到國中生主動上來詢問,
成人還不少,但年紀這麼小的不常見,有這樣的體驗還是蠻開心的,
熱心的導覽員與國中生,這座城市的居民怎麼這麼可愛~

對話結束後,自己默默地走到了剛剛詢問的地點前拍照,
真的就在旁邊耶,還是想不透為什麼她們不知道,難道上下課都不會經過嗎?

...還是該不會她們只是覺得我很可疑,確認沒問題後就趕緊閃人?
糟了那我前面是不是要改寫,要寫成這地方的教育蠻成功的,有可疑人士會積極防範XD

回程刻意走了些小徑,感受吉井町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宝琳寺,屬於真宗大谷派的寺院,
其歷史可追溯自1732年浄満寺宝琳坊,後於1890年時移轉至現址。

浮羽市旅遊服務中心,外觀為傳統的日式倉庫,亦即「土藏」,
其也融合了白壁街道的建築風格,使景觀更為一致,並凸顯出城市的特色。

雖然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特別走進去看,
不過比起觀光資訊,更有名的好像是其附設的咖啡廳「キチココ」,
銅鑼燒看起來很好吃,而且口味超多的!

金子文夫資料展示館,金子文夫為吉井町出身的歷史學者與收藏家,生於1912年,
在2007年過世之後,政府與家族便整理了他的研究與收藏,
並將其展示於展覽館中,期望能作為教育之用,同時深化吉井町的文化發展。

うきは市文化会館,有點像是我們的活動中心或藝文中心,
裡面有個很大的演藝廳,可以舉辦演講或音樂會,甚至祭典活動都可以,
而其實這邊再過去一點就是浮羽市役所,所以相對來說,還會有些可以參觀的公共設施,
例如吉井歴史民俗資料館等等,如果有興趣的話,都可以順道去看看。

回到國道210號,明明時間只過了約一個半小時,
但光影卻變得極為不同,陰影覆蓋了大部分的路面與建築,時序已逐漸進入傍晚。

不過這樣的顏色正好,有明有暗才有故事,景物看起來也更為立體。

回到筑後吉井站,列車還有約七分鐘抵達,時間算得剛剛好,
還能上個洗手間,順便再逛逛車站。

由於已經過了服務時段,因此剛才開著的窗口,現在拉下了簾子,
變成一個無人站,可以自由進出付費區域。

稍早提到的站外楓葉,從這邊看是不是很有感覺!
不過那人一直站在那邊,我也不好意思叫他離開,不敢太明目張膽地拍過去,
但如果有旅伴的話,站在玄關這邊拍效果應該也不錯。

舒適的候車環境,呼應上方的標示「森林セラピー認定基地」,
翻成英文為「forest therapy」,可以解釋為森林療癒,
主張人們能透過接觸森林,預防或治療某些疾病,讓人的身心靈都更為健康,
目前日本通過認證的城市有65座,浮羽市則是在2008年時就申請成功。

稍微看了一下認證規則,其實是有些標準在的,不是城市裡面有森林就好,
而是森林要符合無障礙、平緩、容易接近的特性,讓各個族群都適合深入其中並享受自然,
不知道台灣有沒有類似的概念,在高齡化的社會中,無障礙且容易親近的環境,
的確是相當需要考量的環節,長者也有接近大自然的權力呀!

掛在驗票口旁的筑後吉井站牌,前一站為田主丸,後一站則為うきは
自己很好奇的是,明明浮羽市役所設在這裡,但浮羽這個名稱卻用在下一站,
是因為2005年吉井町與浮羽町合併成為浮羽市之後,新設的市役所改以吉井町為中心嗎?

不過仔細想想,這種情況好像也不是很少見,
台東的大武鄉公所,也是設在古莊站(現已廢站),而非對號列車有停靠的大武站,
但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置,同樣很令人玩味就是。

 站內設有岸式與島式月台各一座,
自己站的這邊為往日田方向,對面則是往久留米方向,
不過清晨有些往日田方向的列車,會要在對面搭乘就是,一切以當時安排為準。

平和又友善的小城市,來過一次就會愛上這裡~

最後就搭乘列車,往下個景點「夜明站」前進吧!

浮羽白壁街道(Ukiha Shirakabe-dori)
位置:福岡縣浮羽市
交通方式:搭乘JR九州列車至久大本線筑後吉井站,出站直走後再右轉沿國道210號前往,整體步行時間約7分鐘。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