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山縣] 鐵道迷聖地:津山鐵道教育館(Tsuyama Railroad Educational Museum) 參觀津山扇形車庫!

津山鐵道教育館位於岡山縣津山市,為一間以鐵道為主題的博物館,
其前身為舊津山扇形機關車庫,建於1936年,主要作為津山地區的列車調度使用,
而在退役之後,便在2016年時轉型成為現在的場館,並開放民眾參觀,
目前為日本現存第二大的扇形車庫,僅次於京都鐵道博物館。

牧笛在2023年12月上旬時,於山陰五日行中,造訪了這座美麗的扇形車庫,
對身為鐵道愛好者的自己來說,這座扇形車庫,就像是個寶藏一樣,
除了能見到傳說中的鐵道設施之外,又能吸收到日本鐵路的知識與歷史,
雖然津山在行程中不是這麼的順,但無論如何,還是想走一趟親身感受它的魅力。

那麼,就一起來看看津山鐵道教育館的巡禮紀錄吧! 

接續從新見開始的姬新線行程,在經過約一個半小時的乘車過程之後,
列車終於穿出了溪谷與森林,抵達了位於群峰之間的津山車站。

這段風景雖然美麗,但不得不說的是,因為線形與鐵路品質的關係,
列車真的是開得有點緩慢,一開始很興奮,可是相同的風景久了之後反而有點無聊,
結果後來就都坐在椅子上滑手機了,姬新線我對不起你...

キハ40系柴聯車,看上面的行先寫岡山,應該是經由津山線的列車,
這台車現在也快要變成古董了,車齡至少40年,國鐵時代的車輛現在是看一輛少一輛呀!
新車固然好,但總覺得老車的昏黃燈光,以及失去彈性的絨布椅,
反而使其多了些悠閒與輕鬆的氣息,並讓人懷念起小時候的美好時光。

津山(Tsuyama),位於姬新線86.3公里,
前一站為東津山(Higashi-Tsuyama),後一站則為院庄(Innoshō)
而津山站同時也為津山線的終點,里程為58.7公里,前一站為津山口(Tsuyamaguchi)

不得不說今天的天氣超好,到下午都還是晴空萬里,
走在這樣的藍天底下,很難不擁有好心情,
尤其等等又要去參觀期待已久的扇形車庫,已經興奮到無法控制嘴角了!

拿出「山陰&岡山地區鐵路周遊券」順利通過驗票口,來到站外的人行廣場,
觸目所及,許多設施或裝飾都含有土藏的元素,希望讓旅客從下車就感受到津山的古城特色。

話說這張票券,在以前堪稱是遊玩山陰最好用的交通票券之一,尤其是對從岡山進出的旅客來說,
其僅有4580日幣,卻能從岡山前往鳥取、松江、出雲市,甚至是萩與濱坂,
最遠的兩站就算搭乘特急,通車時間也超過六個小時,票券的範圍廣到不可思議,
可惜現在這張票已經停售了,雖然有其它周遊券可補上,但性價比自己覺得都不及原先的票券...

「津山站開業100周年!」
津山自1923年隨作備線通車開業以來,2023年正好滿百年,
當中歷經了姬新線全線通車、扇形車庫設立、國鐵民營化等等事件,
 同時也陪伴著這座古老的聚落,從城下町轉變為現代化的城市。

SAKU美SAKU楽,連結津山與岡山站的觀光列車,
自2022年7月起開始運行,由キハ40系柴聯車改造而來,為全車指定席,
名稱發想融合當地的特色,從三個同為「Saku」讀音的語詞而來,
分別為「」創造美麗和樂趣、「咲く」綻放微笑與花、「」尋找當地的美麗與歡樂,
外觀則以粉紅色系為主,設計靈感來自於沿途療癒的溫泉及綻放的櫻花,是台搶眼又可愛的車輛。

而此處亦為公車轉運站,當地的公車系統還算蠻發達的,路線有不少條,
有市區與地方的循環線,以及開往鄰近區域如西川、福本、上橫野、美咲、柵原等等,
此外亦有高速巴士往大阪,甚至遠到東京的夜行巴士也有。

那麼事不宜遲,就往津山鐵道教育館出發吧!
首先從車站向左轉,接著進入沿著鐵軌的小巷子...咦?怎麼這輛列車好像有點熟悉?
這不就剛剛我們搭乘的那台キハ120,停在這不知道做什麼,
不知道是不是正在轉換行駛方向,然後準備駛進津山車輛基地做整備。

接著穿越平交道,並經由一小段緩緩的下坡之後,便會看到津山鐵道教育館的路標。

然後就到啦~ 總路程大概約10分鐘,應該還算蠻近的,
其開放時間為早上9點至下午4點,固定休館日為每週一,另外在年末的年節期間也不開放。

津山まなびの鉄道館(Tsuyama Railway Educational Museum),官方譯名為津山學習鐵道館
其設立於2016年,前身為津山機關區的扇形機關車庫,
在轉型為博物館後,目前主要作為鐵道歷史與退役車輛的展示場館,
而原有的停放與維修功能,則是移至隔壁的車輛基地,以更現代化的設施提供服務。

另外雖然官方譯名這樣寫,不過我還是採用教育這兩個字好了,台灣好像很少叫學習?
而且鐵道教育館唸起來也比較正式,形容這個教育館是專門認識鐵道的。

展區平面圖,讓遊客先了解館內有哪些設施,
包含學習室、城市觀景房、扇形車庫、轉車台、歷史室、機械室等等,
大多都為靜態展示,不過也有一些可以親自動手的地方,如轉轍器模型及駕駛體驗等等,
此外還有紀念品與鐵路周邊的販售處,是一個蠻完整的鐵道園區。

入館門票為310日圓,不算太貴但我很討厭那個10圓,整數比較好算,
另外學齡前的幼兒是免費的,中學生及小學生則是100日圓。

票券為硬紙票的形式,也就是舊式的硬卡車票,側邊還有日期與剪票的痕跡,
就像一張時光之旅的車票一樣,擁有收藏的價值。

首先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是館內最重要的歷史建築「扇形機關車庫」,
其為日本產業考古學會推薦的產業遺產,於1932年開始設計興建,並於1936年與姬新線同步啟用,
主體結構採用鋼筋混凝土,初期總共設有17個車庫,主要用來停放各種動力機車,
中央處則設有轉車盤,供列車改變方向並進出各個車庫,
目前為日本現存第二大的扇形車庫,僅次於梅小路運轉區的京都鐵道博物館。

其作用跟台灣彰化的扇形車庫還蠻相似的,但比較不同的是這邊已經沒有在維修或入庫,
就僅有展示的功能而言,不像台灣的扇形車庫還是活的,還有車輛在進進出出,
這點台灣真的是難能可貴,要好好珍惜僅存不多的參觀機會。

まちなみルーム,官方譯名為城市觀景房,
展示津山市區與津山扇形車庫的街景模型,在特定時間還有日夜變化的展示,
會調整房間與模型的燈光,以呈現不同的市容與光景,
而模型列車也會穿梭其中,甚至還有駕駛視角的體驗,還蠻有趣的。

然後來看看車庫內的列車,首先由左至右依序為キハ33型キハ58型キハ28型柴聯車,
キハ33型(1988~2010)大多作為一般的通勤列車使用,大多活躍於山陰地區;
キハ58型(1961~2022)則廣泛運用於日本各個地區,為國鐵時代製造最多輛的車種之一,多用於急行列車;
キハ28型與キハ58型幾乎相同,算是同車系但改造的方向不太一樣就是。

前面キハ28、58型剛剛拍過了,接著是キハ52型柴聯車D51型蒸汽機車,
キハ52型(1957~2011)同樣多用於一般的通勤列車,於日本各地都曾出現它的蹤影;
D51型蒸汽機車(1936~)則是經典中的經典,其為日本國鐵前身鐵道省所設計製作的列車,
在二戰時期至戰後被大量製造,甚至還輸出至台灣、蘇聯與韓國等地,
若以單一車種計算,其為全世界產量最大的牽引機車頭,且該紀錄到目前仍未被打破,
可見其重要性與實用性,台鐵的DT650型蒸汽機車原型亦來自於此。

中間點有個牌子,上面寫著「來館紀念」並寫上今日的日期,好讓遊客拍照紀念,
但我今天是自己來的,目前館內的遊客又少到幾乎只有我一個人而已,有一對老夫妻好像剛走,
看來只能自己拍了,不知道放在後面的欄杆上方不方便...

10噸貨車移動機DE50型柴油機車,都是國鐵時代的產物,
車庫內其它靜態保存的車輛還有キハ181型柴聯車DD13型柴油機車
DD15/DD16型除雪用柴油機車DD51型柴油機車DF50形柴油機車等等,就不一一贅述了。

不過有趣的是,其實館內有些車種並未完全退役,除了會不定期出沒作動態保存之外,
有些還會讓渡給其它國家,例如キハ181型,目前就在緬甸繼續服役,
如果前往仰光,說不定還會在環狀鐵路上,看到キハ181努力奔騰的身影。

扇形車庫的建築本體,也有一些特別之處值得觀察,
由於早期有許多蒸汽機車停放的需求,因此車庫為了因應其黑色的車色與帶來的灰塵,
特別在背面設置了大片的玻璃窗,引入自然光加強室內的明亮程度。

而這棟扇形的建築,也並非彼此緊密連接在一起,
為了因應熱漲冷縮與地震的搖晃,其在建築物中間設有伸縮縫,以降低建築物倒塌的風險,
所以其實它並不是只有扇形這個特色而已,事實上裡頭依舊有許多隱藏起來的巧思,等待我們去發現。

再過去好像還有一些展示室耶,走過去看看好了。

圍欄隔壁即為津山運轉區所屬的車輛基地,
其管轄範圍為津山線全線,以及因美線及姬新線的部分路段,
主要配置的車輛以柴聯車為主,包含キハ120型キハ40型,剛好就是照片中的那兩輛。

如果覺得靜態保存有點無聊,要看動態的也是可以,
若剛好有列車要發車,就會聽到引擎的發動聲,或是催油門的澎湃聲響,
說實在自己覺得這邊比較好看哈,我對扇形車庫有興趣,但對裡面的老車可就沒什麼興趣了。

あゆみルーム,官方譯名為歷史室,
以岡山地區的鐵路歷史為核心,介紹從明治時期以來的鐵路發展。

岡山地區的鐵路歷史,最早可從1891年山陽鐵道神戶至岡山段通車開始,
在開啟先例之後,鐵道便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
中國鐵道的岡山至津山段,以及宇野線、伯備線、因美線、姬新線、芸備線等等皆依序開通,
而主要的動力來源,也從蒸氣逐漸轉變為柴油,並往電力的方向發展。

當然最具代表性的鐵路事件,還是山陽新幹線通車,以及瀨戶大橋的建立,
其完全改變了岡山地區的對外交通,讓岡山居民往返大阪、京都甚至東京等大城市更加便利,
也讓岡山成為本州前往四國地區的重要中繼站,並成功從人流中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展示的歷史內容還蠻多的,但讓自己最意外的是,我居然會在鐵道模型前停了下來,
想必一定是有什麼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力,不然平常我一定直接走過去。

沒錯,就是381系
雖然剛剛提到不喜歡老車,不過有搭過的老車可就另當別論了,
其為國鐵時代的傾斜式列車,曾作為多種特急列車使用,
例如往返岡山與出雲市的八雲號、往返京都與新宮的黑潮號、往返大阪與城崎溫泉的東方白鸛號等等,
如果在疫情前經常前往大阪與岡山地區玩耍的話,多少都會搭過這些列車。

而這次從松江前往津山的路上,正好也是搭到381系,
儘管年事已高,但更新過後的內裝依舊相當新穎,坐在裡面完全看不出車輛的年紀,
深色系與紅色系的內裝,比起部分現代列車來說,甚至還多了些高雅。

但在今年(2024年)的6月份,基於服務品質與維護的考量,她還是退出了定期的營運班表
並改由全新的273系接手,就此消失在日常的時刻表中,
所以這次的山陰與岡山之旅,對我來說,或許也有向她道別的意義在裡面吧...

接著是しくみルーム,官方譯名為機械室,
介紹日本鐵路的運作方式,包含票務、時刻、行先、列車編號、列車運行、安全措施等等,
很多都是日常搭車會遇到的事項,看完後能了解背後大概是怎麼進行的,
雖然許多都是文字與圖片,但這邊反而是自己停留最久的地方,覺得內容超級有趣!

其以乘車流程作為展區規劃的基礎,會一步步帶領遊客了解各個階段的細節,
所以入口處就先來個售票窗口的造景,一旁還有制服的展示,總覺得這套跟台鐵的好像呀~

購票方式,在以前絕大多數的票券只能透過窗口購買,
而現在則是能使用自動售票機與手機,大幅增加了便利性,同時縮短購票時間。

不過老實說自己覺得日本的售票窗口,排隊情況還是相當普遍,甚至往往都大排長龍,
有時候要到綠色窗口換個鐵路票券,甚至可以等到半小時,
如果剛好趕時間的話,真的很受不了,希望周遊券這種能再改善兌換方式,
多設一些可以查驗護照的自動售票機,不想再等到很心累了。

車票與驗票,最一開始是軟券,一張薄薄的手寫紙,
接著為硬卡車票與背磁式紙票,然後再進步到電子票證與行動支付。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區間都能使用電子票證等數位化的支付方式,
像津山站在寫這篇網誌時,依舊尚未設置電子閘門,故無法使用ICOCA之類的電子票證,
這點台灣就做得相當不錯,就連枋山、內獅這種旅客屈指可數的車站也有,
但畢竟日本的車站數量多啦,台灣比較少可能好處理這樣。

查詢發車時刻,說明如何觀看時刻表,同時介紹發車時間標示方式的演進,
從最初的看板式,一路到翻轉式、LED至最新的LCD螢幕,
當然現在最普遍的還是LED,台鐵也大多採用此種形式,不過說到質感還是LCD完勝,
如果是經常搭乘高鐵的讀者,應該就非常有感。

然後這邊還有展示平常相當少見的運行圖,這對喜愛拍車的鐵道迷來說,幾乎就是攝影攻略,
以前我們出去追車時,幾乎都是看這個來預估列車抵達時間,
雖然從時刻表上也能推估,但圖形化的呈現還是比較快,而且能一次瀏覽所有列車,
看到這個超興奮,但0~5點都還有車是怎麼回事,是正班車還是貨列呀?

確認目的地,說明行先標示的演進與擺放的方式,
在早期這些板子都要手動置換,到後期才有捲動式與現今的電子式,
而為了因應多種出發地與目的地,早期往往都要印製相當多的行先板備用,
有時候若來不及還會見到手寫的行先,先貼張紙應急一下,日本這種情況不確定多不多,
但台鐵以前莒光或復興還蠻常發現的,不過在電子化後就沒這個樂趣了(笑

而這些行先板,往往也是鐵道迷相當喜愛的珍品之一,
尤其在LED顯示器當道的現代,顯得更是珍貴,並帶有濃厚的懷舊味,
不過這種最傳統的行先,目前在日本仍有一些尚未退役的老車在使用,依舊有見到的機會,
至於台鐵的話...應該只剩偶爾出勤的復興號?以及活動專用的白鐵與藍皮?

車輛編號,這個也是相當有趣的部份,
編號我們都記得起來,但上面的日文、英文與數字又代表什麼意思,這就是學問所在了,
其在蒸汽機車、柴油車、電車與新幹線上都有不同的表示方式,
例如以剛剛在津山站月台看到的「キハ47 20」來說,「キ」為有引擎的柴油車、「ハ」為普通的車廂、
「4」(1~4)代表有一顆引擎、「7」(5~9)指駕駛室僅有單側,「20」則為製造的流水編號,
如果記熟的話,光看編號就可以知道這台車的功用與特殊之處,是不是超神奇的!

接著這一區都在介紹列車的運行方式,以及安全的確保措施,
首先為鐵軌的構成,包含鐵軌、枕木、道渣與路基,以及用來固定的道釘。

而有些人煙稀少或是運輸量較小的鐵路路線,會以單軌的方式運作,以節省用地與營運成本,
但由於列車並非只會從一個方向過來,因此在這些區間,經常會有交會的問題存在,
那這時要如何讓列車不會彼此相撞或追撞,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以台灣跟日本來說,早期會使用路牌,駕駛員或助理會在閉塞區間的端點拿取或投遞路牌,
作為行車的通行證,藉此確保在閉塞區間中只有一輛列車行駛。

至於在現代,則大多改為自動化,以燈號告訴司機員停止或前進,
以台鐵來說為中央行車控制系統(CTC),由調度員統一控管,
所以投取路牌的刺激畫面就很難見到了,記得小時候自己超喜歡在泰安站月台上看表演哈

而為了讓列車能轉換行進方向,進入不同的線路或月台,因此會在軌道交會處設置轉轍器
現在多半為電動式,不過在早期有不少都是人工扳動,
印象中台灣還有蠻多廢棄的鐵路遺址還有這個,有些是可以讓遊客自由操作的,
然後還有運作的鐵路就不要動了,動了可能會出很大的問題(抖

如果還不清楚轉轍器的運作規則,一旁也有迷你的體驗設施,可以自行扳動轉轍器,
然後推行模型列車觀察運行方向,看看列車是如何更改軌道。

老實說自己覺得這個超好玩,來回推了好幾次,還看看會不會擠軌哈哈哈
而且旁邊燈號還會一起變換耶,覺得做得很精緻。

逛完歷史室與機械室,獲得了許多有關日本鐵路的知識,覺得心滿意足,
後續為了支持一下,我也去學習室旁的販賣處搜刮了一些JR西日本與381系的紀念品,
個人認為還蠻好買的,如果是鐵道迷的話一定會非常喜歡。

不過可能因為在結帳時,聽得出來我並非日本人,因此最後要離開之前,
不知道是接待人員還是主管,穿得蠻正式的,在我離開前特別跑出來把我攔住,
說因為館方想提升服務品質,因此想了解外國遊客的來源,好讓他們改善館內的服務方針,
就有個簡單的口頭小調查,蠻客氣的但都是使用日文,如果有被抽查到的話回答一下國籍就好。

那麼逛完之後,時間也差不多了,
就離開鐵道館,前往位在市區的下個景點「津山城跡」吧!

津山鐵道教育館(Tsuyama Railroad Educational Museum)
位置:岡山県津山市大谷
交通方式:搭乘東日本旅客鐵道列車至津山站,接著再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