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 最治癒的臨海小徑:咾咕石公園 & 橫礁海岸 西嶼景點探索
咾咕石公園與橫礁海岸皆位於澎湖縣西嶼鄉,是鄰近跨海大橋的人文與自然景點,
其原為西嶼北部的軍事要塞,負責鎮守西嶼鄉的門戶地帶,
近年在軍方撤出之後,鄉公所便運用在地的咾咕石材料,改造成擁有傳承意義的文化公園,
並結合後方小巧而寧靜的橫礁海岸,形成一條富含趣味的健行路徑。
牧笛於2021年2月下旬時,趁著工作上的空檔,安排了一趟澎湖的二日小旅行,
在逛完澎湖跨海大橋之後,接著就是令人興奮的散步行程,
能從高處欣賞優美的澎湖海灣,也能走在岸邊靜靜聆聽海潮的溫柔低語,
對於喜愛安靜與愜意氣息的自己,簡直就是最完美的臨海小徑!
那麼,就趕快來看看咾咕石公園與橫礁海岸的探索遊記囉~
接續 [澎湖縣] 穿越急流:澎湖跨海大橋 景點與周邊風景介紹 的行程,
離開漁翁島遊客服務中心之後,我頂著溫暖的陽光,走在寬敞的203縣道上,
以輕鬆的步伐,往不遠處的咾咕石公園前進。
橫礁站,澎湖縣公車處的停靠站,有座小小的候車亭,
路線主要為外垵線,不過大約1~2小時才會有一班經過,數量相當有限,
雖然也有延駛外垵的通樑線,但它的班次僅有夜間的末班車而已,
因此若要搭乘公車前來的話,時刻表務必要注意一下,不然可是會等很久的。
而橫礁這個名稱,指的就是鄰近這座傳統而純樸的小村落,
根據西嶼鄉公所網站,其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南側岸邊的岩礁會因漲潮而淹沒,
另外一說則是與東北季風有關,沿岸的強勁風浪,
讓居民安身立命的村莊,彷彿身處於大海中的礁石,承受猛烈的海水衝擊。
總而言之,兩種說法都圍繞在礁岩與大海之間的自然現象就是,
很真實地反映出橫礁村,與海洋的緊密關係。
至於村內的盛行產業,同樣依據鄉公所的資料,以漁業及農業居多,
除了捕撈小管及土魠之外,退潮時也能見到居民在潮間帶撿拾牡蠣或螃蟹,
在農業的部分,則以地瓜、花生、玉米、高麗菜、絲瓜等作物為主。
然後還有一隻牛牛耶!低頭吃草的模樣真可愛~
這是較少見的標示形式,通常都會立根桿子,但我不太清楚這樣放的原因是什麼,
只知道這樣比較好拍,不然立著的都只能踮起腳尖,用手遠遠指著而已。
再往前走幾步路,便來到了咾咕石公園,
最先映入眼簾的,就為廣場中央散發出燦爛光彩的彩繪漁船。
在抵達這裡之前,我以為這裡就只是一座普通的地景公園,
主題是山丘上的「西嶼」兩字,其它大概就搭些海景,並能通往後方的橫礁海岸,
沒想到一到現場,居然有著這麼繽紛的藝術創作,真是讓人驚奇不已。
而這艘船呢,其實它原本是公園裡的公共藝術,
不過在長久的日曬雨淋之後,外觀早已斑駁不堪,反而有礙於公園風景,
因此在2020年時,西嶼鄉公所便與在地藝術家許梅妤合作,
將廢棄漁船重新上色,並以3D彩繪的概念構思圖像,
最後繪製成融合西嶼意象與澎湖花火節的「大船入港」,再次成為公園內的注目焦點。
狹小的船艙,是茫茫大海中最舒適的避風港,
已經習慣待在辦公室的我,真的很難想像這樣的工作環境,更何況還要待上好一陣子,
果然各行各業都不容易呀,向辛苦的船員們致上敬意!
看完大船入港之後,接著便要挑戰讓人氣喘吁吁的登山步道,
準備翻越後方山丘,往隱藏在另外一側的橫礁海岸前進。
而在前往步道的途中,不時能在路邊,
見到一些奇形怪狀的石材,並做成椅子或是圍牆的基礎,
其實這些岩塊,就是鼎鼎大名的「咾咕石」,
它們原為珊瑚白化後所形成的礁體,因地殼抬升而露出水面,
由於早期這些自然建材容易取得,因此澎湖居民多會利用其堅硬的特性,
築成抵擋海風的矮牆或是蜂巢田,以保護住宅與菜園,久而久之便成為了澎湖的特色。
不過因為近年建材逐漸轉變為水泥,以及更現代化的材料,咾咕石的運用越來越少,
為了保存先民的建築技術,所以西嶼鄉公所便以其作為題材,
打造出具有文化意義的地景公園,希望能將這些傳統,持續流傳下去。
剛才提到的「西嶼」二字,比大船更為顯眼的地標,就是想讓每位遊客記住這裡,
或許在無形之間,也能增進當地居民對於鄉土的認同感。
爬了一小段階梯,來到中層的平台上,
如果覺得疲累的話,可以在涼亭稍微喘息一下,
這同時也是公園的最大優點,類似的地點或座位還不少,完全不怕遊客休息。
去看一下西嶼兩個大字好了!
話說旁邊這座裝飾用的小燈塔,指的是哪一座呀?
最近的應該是小門嶼燈塔,但從它細長的造型來看,我覺得應該不是,
可是西嶼燈塔也不像呀,顏色不太對,所以到底是哪裡(歪頭
繼續前行,走在山丘的頂端。
登上觀景台,其視角大約為西南側至東南側,
在冬天樹冠層少有遮擋的情況下,視野更為寬廣,近處與遠處都一清二楚。
沿著海岸向南望去,則是西嶼鄉的二崁村與內垵村,最遠處為西嶼東臺一帶,
另外也可依稀見到遙遠的馬公市風櫃里,也就是蛇頭山那附近,
從這裡開車開過去,不知道要不要一個小時。
欣賞完海景之後,接著走下階梯,
跟隨著平緩的步道,漸漸下坡至山的另外一側。
公園的北側與南側,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情,
一側是車水馬龍的道路,而另外一側則為恬靜的臨海小徑,
儘管中間只隔了一座低矮的山丘,但這道天然的屏風,卻讓兩者的步調與氣氛,
產生出奇妙的對比,甚至還悄悄地扭轉了旅人的情緒,
這之間的差異,真是有趣又耐人尋味。
隨著距離海面越來越近,海水特有的鹹味,
也慢慢瀰漫在空氣當中,使我不自覺地握緊拳頭加緊腳步。
那份期待的心情,已經快要壓不住了!
能看見岸邊了,快點快點!
「橫礁海岸,到了~」
乾淨而單純的海岸線,沒有建築也沒有堆置器物,
只有一條白色的水泥路面,慵懶地趴在山腳下方,讓往來鄉村的居民能夠通行,
所見之處,沒有過多的線條與色系,一切都是這麼簡單。
沒有多少條臨海的道路,能擁有這樣純樸而寧靜的光景。
我真的起了滿身的雞皮疙瘩,連頭皮的毛細孔都微微顫動,
我甚至可以在這裡看上一整天海,享受不同時間給我的各種感受。
嗯...整體來說,這裡仍是值得前往的健行路徑啦!
至少從氣氛與步調來看,它的確不是隨便一個地方就能比擬的,
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就忘記時間了呢~
這短短的400公尺,就讓我走了15分鐘,
這段路實在是太好拍了,很容易就能拍出旅人獨自行走的滄桑,
而且我又背個大背包,稍微裝模作樣就可以放臉書炫耀一番了哈哈哈
近距離觀察定置漁網,發現航道上會有一些小燈塔協助指引,
然後固定在漁網上方的,原來是一個個的箱子?
將近1公里的橫礁海岸體驗,到這邊差不多就步入尾聲囉,
接著便是竹灣漁港,同時也是竹灣村的中心聚落。
由於時間的因素,這次沒辦法完整走訪竹灣村,只能簡單過個水,
聽說村內奉祀關公的大義宮,也是很值得參觀的景點,
如果下次有經過的話,再特地進來拜訪一次吧!
擦擦汗休息一下,前往公車站的鄉道還真陡,裡面的衣服都濕透了,
若挑對時間的話,其實這段路是可以省下來的,
因為竹灣漁港本來就有公車經過,站名叫「竹灣大義宮」,
但下午四點的這個班次,並沒有特地開進來,只能走到上面的竹灣派出所搭車,
這一差就500公尺,而且還有地形的因素存在,真是累人呀~
終於爬到上層了,看這雄偉的牌樓,
越來越覺得沒去到大義宮,是行程中的一大遺憾。
咾咕石公園 & 橫礁海岸
位置:澎湖縣西嶼鄉
交通方式:搭乘澎湖縣公車處外垵線公車,至橫礁或合界下站下車,接著再沿203縣道步行即可抵達。
注意事項:沿途少有商店,建議攜帶足夠飲用水。
留言
張貼留言